2024-05-22 15:21:56 | 山东教培机构网
我来说下个人的看法。
我们都知道,古代 封建王朝 进项,统治者通过 科举制度 录取文官。经常听说的进士、状元、榜眼、探花等,就是通过科举考试的人获得的称谓。不过,这些通过考试的人与现在是的对比,学历大致是什么情况呢?这里说一下结论:秀才大致相当于初中毕业、举人则是高中毕业,而状元则是大学毕业。
在古代科举考试中,有着完整的考试体系进行层层筛选。主要有:童试、 院试 、乡试、 会试 和殿试,其中,童试、院试是乡县一级的考试,用于对读书人的成果评估;而乡试,并不像字面那样是乡一级的考试,而是省级的大考,如同现今的高考一样;之后的会试与殿试则是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举行。
五级考试通过后的称谓则对应我们经常听说的称号,通过童试称为童生、通过院试称为秀才、通过乡试称为举人、通过会试称为贡生,而通过殿试之后,则有三榜,也称为三甲。一甲仅有三人分别是: 状元及第 、榜眼、探花;二甲有若干人,叫赐进士出身;三甲若干人,叫赐同进士出身。
将古代考试等级与现代一对比,大致就可以看出来秀才、举人、状元对应现代的学历与级别。
此外,古代的科举考试中每个等级考试并不是每年都会举行,比如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,之后才是会试与殿试。因此,古代能够通过科举考试站在殿试的人无一不是读书人中的优秀人员。
而在这个过程中,也有众多的人无法再进一步,被卡在等级考试之外。尤其是会试与殿试,每三年举行一次,大量的举人不得不忍受着一次次的落榜,像历史上非常有名的 张居正 、王守仁,也无法一次性通过。能够一次通过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,可谓是天选之子。
但是,你会发现历史上,能够影响历史进程的人,还是没能一次通过的人居多。这也说明古代 科举考试制度 有一定的不合理性,虽然,提拔了大量的文官,但也埋没了众多的人才。
在古代时期的秀才相当于现在的高中,举人相当于现在的本科,进士相当于现在的博士,不过古代考到秀才以上的人有特权,与现在的学历完全不是一个性质,虽然可以对比,但实际上有较大的差距。
古代时候的进士考试,从最低到最高分别是县试、府试、 院试 、乡试、 会试 、殿试,考中者分别被称为童生,秀才,举人, 贡士 ,进士。县试也就是县里组织的考试,这是科学考试当中最低的一环,上过学校都可以参加,如果能够通过这一级别的考试,就可以参加下一级别。县试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初中入学考试,之前的学习相当于小学的过程,而下一级别是在府中举办,主考官一般都是知府,考试内容和县试没有太多区别,这一级别仍然可以算作现代的初中。
而院试就是古代和现在学历拉开差距的地方,这个考试就相当于现在的中考,考中者就相当于现在的高中,不过其难度完全不是一个层级,这个阶段的录取人数比现在的博士录取人数还要少,不过考虑到当时的社会整体人数,这个考试和博士考试没有太多区别,到了这个级别就可以享受特权,已经不算是平民。乡试也是古代科举脱胎换骨的一个考试,如果各个地区的秀才,能够在这场考试当中高中,那么就有了做官的资格,虽然只是小官,但是以古代的社会情况,过与不过,已是 鱼龙 之别。虽然脱颖而出的举人,按照当时的等级可以类比于现在的本科,但实际难度差距很大。
会试是来自各个地区的举人一起到京城参加考试,能够在这场考试当中高中的就有了做大官的资格,这一批人考中的会参加殿试,由天子出题,算作天子门生,殿试考试一般不会有人落榜,这次考试主要是为了给他们排名,最好的三人是一甲,叫做 进士及第 ,第一名是状元,第二名是榜眼,第三名是探花,在这三人之下的一批人是二甲,叫做进士出身,而剩下那一批人就是三甲,叫做同进士出身,一甲和二甲前途不可限量。
2024-03-09 21:44:19
2023-08-31 20:18:52
2024-03-03 03:29:26
2023-09-21 10:25:30
2023-09-05 00:33:00
2024-03-19 01:02:47